针对财务规范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,事业单位结合部门财政的实质项目建设状况,拟定适当的预算计划,设置会计科目,发挥服务职能。
1、基于新会计体制背景下财务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
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有所不同,并不以盈利为主要工作目的,多是国家行政单位,主要职责为履行政府部门在社会、教育、科研等范围的建设职能,是服务性的单位。事业部门的财务管理主如果对服务项目的资金进行统筹、管理、记录、核实等工作。因为财政收入、支出与国家财政管理体系有着密切的关系,因此,单位的财务管理体系应在保证高效性的基础上,确保收入支出平衡。然而,财务部门在事业单位体系中的管理模式仍旧存在一些问题,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:
(一)新旧规范之间的过渡衔接问题
新会计管理规范的颁布与推行,使得现阶段适应原有会计管理规定的财务职员,需要对新规范重新进行学习、适应。同时,新颁布的会计管理规范相较于过去的管理规范来讲,对财务问题进行了细化。新旧规范衔接过程中的问题具体表现为:原有些财务项目余额结转缺少规范性,没对账目进行底稿记录;对项目经费没进行规范大类划分,如根据科研与非科研、行政管理与后勤保障等支出内容进行项目归类。在实质账目管理记录过程中容易出现账目混淆的状况,也不利于后期的对账、清账;报表数据采集、归类、处置过程中,出现漏报、错报的现象,致使财政统计出现偏差等。针对以上几种问题,有关财政部门应准时采取手段规范财务管理工作,在保证事业单位资源合理配置的同时,充分发挥行政部门的社会服务职能。
(二)财务职员的专业化水平参差不齐
在事业单位的财政部门中,人?T的变动小,流动性不强,职工之间的年龄差距较大,实质业务处置水平有所差距。入职时间较长的职员对新规范的同意度不高,习惯以原有些财务处置经验解决问题,因此存在观念较为陈旧的问题。同时,新入职的职员虽然拥有较强的理论常识,但实质的业务处置存在实践经验不足的状况。此外,因为缺少角逐性,事业财政管理阶层与员工积极性不强,组织的新规范培训工作效率不高。
(三)财政部门的管理监督规范不完善
财政部门是保证事业单位项目经费,为社会服务提供经济支持的部门。因此,在发挥财政部门职能的过程中,要对财务情况进行全方位、系统的监督管理。然而,部分财政单位的管理监督机制仍旧存在着不适当的状况,实行的管理规章缺少针对性与实践性,不只导致了财务项目支出不清楚、实质用缺少计划性与可行性的不好的后果,还会模糊了年度预算的功能,使得财政出现项目统筹不全方位,规范实行力度不足的状况。这种对财政资源的浪费,致使了事业单位一些项目预算超支,而部分环节经费紧张,没办法达成服务社会的根本目的。同时,还存在收入支出管理、记录步骤监管不严,项目建设单位随便扩大财政支出范围,项目资金很难真的的专款专用等问题。监督管理机制的漏洞,在一定量上增加了巧立项目套取资金、挪用款项、资金挤占等情况出现的可能性。
(四)单位内部财政业务步骤不规范
事业单位的要紧资金收入来源包含财政与自有两部分,因此,财政管理规定的改革,也使得单位资金的实质核算工作发生了肯定的变化。财务管理的会计、报账、核算等项目的分工不清楚,权责模糊。部分银行会将印鉴交由出纳保管,这样的情况不只会导致财政管理的安全隐患,还使得单位的项目责任很难划分。部分单位的款项没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清账,使得一些借款时间过长,超越催缴的有效期限,出现坏账,导致财政损失。
2、保证新形势下财务管理效率的有效举措
为进一步提高财务管理的科学性与规范性,财政职员应该熟练学会新的会计管理规范,树立严谨、正确的财政理念,明确各环节的责任划分,确保核算、报账等环节的规范工作,为事业单位的服务职能提供有效的保障。
(一)根据新会计管理体制设置不同科目
财政管理职员应该在充分学习新会计管理规定的基础上,根据规定内容进行业务处置,设置有关科目。同时,管理阶层也应结合财务管理的实质状况,增加、降低、拆分科目的明细,提高财政处置的效率。新会计规范不同于以往的财务管理规定,将单一的列支转变为依据业务性质划分的分类列支,具体项目包含科研、管理、后勤、支撑、离退休等七项内容。以支撑支出的项目为例,在进行年度收入支出处置时,应将支撑支出根据肯定的比率转入到科研支出中来,然后拓展年度的结转处置工作。在进行会计科目的编号设置时,不可以全部打乱,应该根据单位内部的编号设定标记,便于后续会计凭证、账目查阅、账簿登记等工作的顺利进行,为财务管理系统的信息化管理提供便利。财务管理职员填写会计凭证、账目时,应同时填写科目的编号与项目的名字,防止只填序号不填名字的状况出现。值得注意的是,在新旧规章进行衔接时,应保留科目的底稿,便捷后续查阅工作。
(二)提高财务员工的整体业务水平
市场经济的如火如荼,使得财务法规的具体管理细节被不断填充、更新,为此,财务部门的员工应该坚持学习有关的财政新规,填充我们的专业储备常识。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奖励机制,鼓励财务职员持续的提高自己,将专业职称等级与薪资福利挂钩。在单位内部按期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专业讲座,并鼓励职员在研讨会上进行工作报告,为新规定的推行打好基础。此外,财政员工还可以在提高财政业务管理专业水平的基础上,学习互联网信息等方面的技术,将电子数据处置技术运用到实践的财政项目统计中来,保证数据采集、处置的全方位性、便捷性,简化业务办理步骤。使用以老带新模式,一帮一互助合作,将老职工的实践经验和新职工的理论常识更新联合起来,提高财务职员的整体财政处置业务水平。 (三)强化单位内部的财政监管力度
单位内部应打造以财务部门为核心的内部控制流程,对内部控制流程的总则、内部控制机制建设、各类业务内部控制等进行明确分工,将单位内部所有部门联系起来,加大风险防控、规范操作步骤,如单位的部门预算业务,每个业务部门依据计划和任务上报预算建议书,需经过单位内部职能部门审核,财务部门负责全方位审核,综合平衡大全数据,上报管理层审核,审核后上报上级部门审批等。每个部门依据分工审核业务,排除风险点。将内部控制规范在单位内部宣传,使得单位职工全员积极参与,提升认识,覆盖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所有业务。
(四)将责任进行细分,推行职位责任制
单位财务负责人应付财务职员进行明确分工,拟定财务职员职位责任制。依据财务职员的业务水平、学历、能力等状况进行分工,取其所长,补其所短。充分发挥财务职位的传帮带用途,打造会计职位AB岗规范,每一个职位应至少拥有两名及以上有能力胜任的财务职员,可以保证主岗职员空缺的状况下,另一名替补职员可与时补上,保证职位的连续性。在职位设置时,要遵循不相容职务相离别的原则,会计审核岗与出纳岗相离别,银行印鉴应各自保管,不能交于一人保管;预算编制岗与预算审核岗相离别,保证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与准确性。会?职位应拟定按期轮换规范,做到一人可以胜任多岗,人随职位的变动而变动,使每一名财务职员都是多面手。
3、结语
新形势下财务管理规范的变革,使得会计科目被进一步细化,划分了财务项目的责任范围。目前阶段,针对新旧会计规范的衔接、财政职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、监督管理体制不完善与部分职工操作步骤不规范等问题,事业单位的管理阶层可以通过根据新规范设置科目、拟定奖励规范、强化内部监督机制、对责任进行详细划分等方法,提高财政的科学习管理水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