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图分类号:G642 文献标识码:A 文章编号:
1003-9082(2014)06-0089-01
1、引言
现代汉语词义包含词语意义和语法意义。本文第一部分主要对词义的性质和构成做一个简要的回顾。第二部分引入词义和语境的关系。第三部分对传统的近义词的差别剖析进行简要介绍,进而引出本文的主题,提出词义包含社会义,结合词义与语境的关系,总结现代汉语中包括社会义的近义词。最后,对全文做一个小结。
1.词义的性质和构成
词义是词的意义,包含词语意义和语法意义。狭义的词义指词语意义。词语意义包含理性义和色彩义。理性义是指词义中同表达定义有关的意义部分,又叫定义义。色彩义是指附着在词的理性义之上表达人或语境所赋予的特定感受,包含感情色彩,语体色彩和形象色彩。感情色彩表明说话人对有关事物的感情,包含褒义色彩、贬义色彩和或中性色彩。语体色彩又叫文体色彩,包含书面语色彩和口语色彩。形象色彩使人有某种生动具体的感觉,即所谓形象感[1]。
2.词义和语境的关系
2.1语境对讲解词义有哪些用途
语境就是语言单位出现时的环境。一般分为上下文语境和情景语境。上下文语境包含在篇章中出目前某语言单位之间的词、语、句。情景语境则是指说话时的人物、背景、牵涉到的人或物。时间处所、社会环境与说听双方的辅助兴交际方法(包含表情、姿态、手势等等非语言原因)。讲解词义要依据该词所出现的语境。
2.2语境对词义的影响
第一,语境使词义单一化。比如“打”是一个有不少义项的词,但在“打铁”如此的语境中只合适用“锻造”这一个义项。而在“打伞”中,只适用“撑伞”这一个义项。第二,语境使词义具体化。比如“用头顶球”中的“球”是足球。第三,语境增加临时性意义。比如“煎鱼”中的“鱼”一般是死的,增添了“活”的义素。最后,语境表现出词义的选择性。词汇的搭配主如果词义能否互相组合,能在什么语境中出现或不可以在什么语境中出现,表现了词义的选择性。比如,“走”可以和“人、钟表”搭配,但在“走进公园赏花”如此的语境中,就要排除“钟表”之类[1]。
3.近义词的差别
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叫做近义词。近义词的差别可以表目前很多方面。
第一,理性意义方面的差别。第一表目前意义的轻重方面,即程度的轻重。比如“轻视”和“蔑视”都有“看不起”的意思,但后者显然比前者程度重。第二表目前范围的大小方面。如“边疆”和“边境”都是指离得远远的中国大陆挨近国境的区域,但两者所指范围不一模一样,前者比后者范围大。第三是集体与个体的不同。如“树林”和“树”有什么区别。最后是搭配对象的不同。如“交换”和“交流”。前者可以和“礼物、建议、资料、商品”等搭配;后者则与“思想、文化、经验、物资”等搭配。
第二,色彩方面的差别。主要表目前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方面:
感情色彩即是不是褒义。如“结果”和“后果”。语体色彩即是不是是书面语。如“爸爸”和“父亲”。
最后是词性方面的差异。如“忽然”和“猛然”,一般觉得前者是形容词,后者是副词[1]。
4.现代汉语中包括社会义的近义词